信息科学系简介
印刷包装与数字媒体学院信息科学系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4人,此外,有实验技术人员6人。多名教师拥有国外访学经历,为专业的国际化水平奠定了基础。研究方向主要涵盖: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信息可视化及增强现实技术、媒体计算与安全、大数据分析等。现有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为“全国数字媒体专业建设联盟”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传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信息科学系主要发展历程如下:
1986年,印刷电子技术教研室成立;
1990年,获批“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硕士学科(国务院第四批)
1993年,“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大专班开始招生(于1996年停办)
1995年,“印刷电子技术教研室”更名为“信息科学系”;
1996年,“电子信息工程(图文)”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2006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学科;
2007年,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研究生入选“中德”双学历教育计划;
2008年,“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2009年,成为“全国数字媒体专业建设联盟”副主任委员单位
2013年,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传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2016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进入“中德”双学历教育计划;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介绍
西安理工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办于2008年,是国内较早、西北五省最早创办该专业的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前身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图文信息处理方向),创办于1996年,2008年专业培养方向调整,开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招生。2016年开始,本专业与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开展覆盖本、硕的“中德双学历”教育,交换生可获得中德两校的学历。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利用“数字科技+文化创意”的技术手段,为互联网应用、虚拟与增强现实、互动娱乐、移动媒体、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人才,目前有“数字内容技术”、“网络与移动媒体”以及“跨媒体与智能感知”三个培养方向。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及创业能力的,能够从事数字媒体产品设计,数字娱乐创作,计算机、网络、移动媒体应用开发,以及相关技术领域创新、创业工程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在最新的20204年软科大学排行中,办学层次为A,排名为第28。
主要课程
平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动画技术与设计、计算机网络与通讯﹑Web开发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网络编程技术、流媒体技术、移动终端应用开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数字媒体设计、游戏开发、体感交互开发等。
就业情况
数字媒体技术已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尤其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媒体、游戏、影视动漫、网络教育等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开发高质量的产品形成一个可观的就业市场。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在IT企业、新闻出版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影视与动漫公司、数字娱乐、大型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软件编程、数字影视、动漫游戏、交互娱乐、网络信息系统、数字出版、移动终端等领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科介绍
西安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科是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始建于1990年,30年来已培养硕士研究生700余名。目前现有在校研究生100余人。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9名。
多年来在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信息可视化及增强现实技术、媒体计算与安全、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基础性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科研方面,近5年,学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技术等国家级项目6项,省重点研发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厅局级及企业委托项目多项。学科以张二虎教授带头的团队先后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学科研究生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智慧城市、移动终端应用创新大赛、机器人、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